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方法
1953年冬华罗庚亲自领导了两个讨论班,一个是“数论导引”,一个是“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每周一次。“数论导引”由华罗庚主讲。1940年前后华罗庚在西南联大讲数论时,就计划要写这么一本书。那时他已写了八九万字的初稿,在美国执教时又补充了一些,改写了一些。直到解放后,才积极准备写书的事情,因为当时我国参考书很少,急需要一本全面介绍数论的书。华罗庚在“数论导引”讨论班前一口气写了六章,他讲得很快,以后的14章,各章基本上自成体系,有的章即某个数论分支的导引。难度也比前面大了,讲的速度也慢多了。从第七章开始,讨论班形成了一个制度,每一章华罗庚都先写一个初稿,大约是百分之六七十,然后他在讨论班上讲一遍,指定一个人负责补充,并将整章完整地写下来。这项工作由吴方、魏道政、许孔时、王元负责,还有北师大的严士健和西北大学的任建华也参加了部分工作。 然后由越民义总负责审核,即他先检查补充,然后交给华罗庚最后确认定稿。 华罗庚个每个学生都分配给了不同的章节,如王元在研究筛法,他负责第九章素数和第十九章,华罗庚希望许孔时研究数的几何,魏道政研究超越数论,分别负责补充完善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同时该书还将一些非常重要的数论结果,如包括罗斯定理、赛尔贝格的方法和华罗庚的完整三角和定理等首次都写进书里。华罗庚在书的序言中写道,作者由衷地感谢以下几位同志:越民义、王元、吴方、严士健、魏道政、许孔时和任建华。从我1953年开始讲授起,他们就不断地提意见,有时还替我做了局部的改写工作。其中尤以越民义同志帮助最多。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华罗庚很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的精神。他用写一本书的办法,让学生参与研究和写书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都很投入,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远比单纯让学生去读一本现成的书要好得多。这也不同于放羊,即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写书,这样做,则必然前后不连贯,风格各异。华罗庚用的这种别开生面的,有组织地让学生参与写书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只用了两年多时间《数论导引》这本书就完成了,当时数论组的师生之间,感情很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