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
否
  • “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首场报告会...
      2023-09-19

    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首场报告会上,院士们通过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精彩讲述,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提升了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让我们回顾本场院士科普报告会的精彩内容吧!

  • 【直播】“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首...
      2023-08-30

    “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将于2023年9月2日(星期六)上午举行。9月2日11:00起,“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首场报告会将面向全网直播,届时院士们将为大家带来8场精彩的科普报告,不容错过哦。

  • 【直播】科普中国星空讲坛——通用...
      2023-08-23

    今年以来,ChatGPT的现象级成功让社会大众、全球科技界、产业界为之瞩目。本期科普中国星空讲坛邀请5位专家,以“通用人工智能的赛道到底在哪里?”为主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智能革命”时代。

  • “科院少年”暑期特别活动,给少年...
      2023-07-28

    Yo!少年!期待已久的暑假又来啦,在这个无比happy的日子里,你是不是也有点迷茫假期怎么过才能既快乐又充实呢?为了解决你的苦恼,本少年提前为你做了一份暑期科学畅游计划......

  • 第四季《科学公开课》即将上线
      2023-07-17

    人工智能的未来究竟如何?神秘深海中有什么生物秘密?中国的蔬菜从哪里来?压缩空气也能储能?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打造的第四季《科学公开课》将邀请梅宏院士等16位科研人员为您一一解答

    人工智能的未来究竟如何?神秘深海中有什么生物秘密?中国的蔬菜从哪里来?压缩空气也能储能?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联合打造的第四季《科学公开课》将邀请梅宏院士等16位科研人员为您一一解答。

    本季《科学公开课》在内容上紧跟国内外前沿科学进展,紧贴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设置了“智慧未来”“逐梦海洋”“多彩生物”“能源技术”四个主题系列课程。从计算技术的横空出世到功能多样的软件,从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到海底深处的生物世界,从一束不起眼的海藻到品类多样的蔬菜,从传统能源的升级到清洁能源的发展……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教师们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公众科学兴趣,更传播了科学精神,拓展了公众科学视野。

    除常规课程外,本季《科学公开课》还将针对每个主题系列课程进行直播答疑。公众在收看过程中可以通过媒体平台留言反馈疑惑和问题,届时会邀请主讲人或相关专家在答疑直播课上为大家一一解答。

    本季《科学公开课》将于7月18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点,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科学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普博览、抖音、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直播结束后,公众也可在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科学公开课》专题页面回看课程视频。

    《科学公开课》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协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提供支持。 

  • 窥探“暗黑宇宙”!欧几里得空间望...
      2023-07-07

    北京时间7月1日23时,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乘猎鹰9号火箭升空。这台以几何学之父命名的望远镜,在未来为期6年的任务中,将仔细观察将近一半的宇宙空间以及其中的近10亿个星系,只为回答一个问题:宇宙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是如何分布的?

  • 第五届雁栖湖会议在北京怀柔召开
      2023-06-25

    2023年6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雁栖湖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畔召开。本届雁栖湖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和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牵头组织,主题为“高端制造前沿进展”。

    2023年6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雁栖湖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畔召开。本届雁栖湖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和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牵头组织,主题为“高端制造前沿进展”。会议邀请了海内外近百位著名专家学者,聚焦高端制造领域的前沿重点问题,前瞻探讨高端制造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方向和任务。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常进院士,北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梅君等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高端制造领域的院士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师生等近200人参加了25日上午会议开幕式。

    开幕式上,常进代表中国科学院致辞。他指出雁栖湖会议旨在聚焦新兴和交叉学科,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青年人才培养,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智慧。中国科学院学部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大家庭,肩负着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职责。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正在推动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端制造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未来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领域之一。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等新形势,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技术变革、设备研发等许多挑战,迫切需要各国科学家携手创新,共同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推动科技创新,应对全球挑战,增进人类福祉。

    孙梅君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与会的院士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近年来,北京充分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完善、人才资源基础雄厚、技术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当前,北京立足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正在大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重大科研首选地、高端产业承载地,迫切渴望吸引更多全球人才投身改革发展实践。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深入推动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努力为海内外专家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北京力量。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赋能高端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要素保障。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服务保障新模式,让北京成为中外人才的创业热土、逐梦之城。

    丁汉院士介绍了会议情况。他指出,高端制造业涉及领域广泛,本次会议聚焦微纳制造、激光制造、机器人化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前沿进展。随着技术发展,高端制造日益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向下不断从经典力学向物理、化学等突破,向上不断融合人工智能、机器人、激光等手段,形成以基础科学系统知识作为支撑的制造科学,探索基于科学的制造,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因此,需要推动学术界跨学科、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加强制造业的基础研究。他强调,制造科学是高端制造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只有把基础研究做深做实,高端制造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开幕式后,雒建斌、Peter R. Herman、Dragos Axinte等国内外专家分别以“原子级制造——从基础研究到未来制造”“超快激光刀——透明材料三维纳米制造的途径”“微创检修机器人:高端工业设备维修维护的‘移动工厂’”为题作了精彩报告,报告凝练了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引发了热烈的反响。在主题研讨阶段,专家学者将围绕激光制造、微纳制造、机器人化制造等三个前沿方向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发布2023年 “高端制造前沿进展”雁栖湖会议重大科学问题。

    会议期间,还将组织“院士专家怀柔行”活动,邀请与会专家走进怀柔科学城,围绕基础研究、高端制造等领域,深入了解怀柔搭建高能级科研平台,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情况。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支撑,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的新阶段,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初步形成,“科学+城”城市形态逐步完善。特别是围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怀柔区正在加快实施“雁栖人才计划”,构建高品质人才社区,吸引广大科学家、科研人员择怀而栖,在怀科研人员达到1.8万人。怀柔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聚人气、聚科研气”,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吸引一流人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共同助力“百年科学城”建设。

    据悉,雁栖湖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领导下研究创立,与北京市联合举办的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会议秉承“科学前沿、国际视野、学术引领、深度交流”的理念,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活动。前四届雁栖湖会议的主题分别为“陆海统筹论碳汇”、“大数据时代软件自动化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免疫学前沿与人类健康”和“量子科学与技术前沿”。本届雁栖湖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北京市人才工作局、怀柔区委、怀柔科学城党工委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 关于开展2023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
      2023-05-17

    为繁荣科普创作,强化科普供给,开拓公众科技视野,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具体实施。

    为繁荣科普创作,强化科普供给,开拓公众科技视野,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具体实施。

    项目面向全社会征集“前沿科技”主题的优质科普作品,为作品提供创作指导和经费支持,丰富前沿科技科普资源,提升公众对前沿科技和基础研究的了解与认知,引导公众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一、申报对象

    具备前沿科技科普创作能力或特色前沿科技资源的个人、团队、社会单位等均可申报。

    二、作品主题

    围绕空天科技、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农业科技、交叉科学、大科学装置、天文学、博物学等领域,聚焦近年来国内外最具特色的前沿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特别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科研突破和最新进展,或对成果、突破和进展本身进行解读,或关注其背后的基础研究,或走进科技创新现场,或讲述真实科研故事,或展现当代科学家精神。

    参考资料:

    《2023年度科普中国选题指南》中前沿科技相关选题:

    https://www.cast.org.cn/kp/TZGG/art/2023/art_17f6477105134ef29a5d05418154c0a8.html

    《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组推荐选题》(项目组将不定期更新):

    https://docs.qq.com/sheet/DVnZEb2VtSmVJV2Fi?from_account_guide=1&tab=BB08J2&u=19624950c2224380888f64a91d4319d8

    三、申报内容

    符合《二、作品主题》,且未在任何平台发布过的原创科普文章或视频。

    (一)科普文章

    长度为1000-1500字的短文章,或者2000-5000字的深度文章,具体字数可根据内容而定。

    (二)科普视频

    请参考附件中《科普中国前沿科技科普视频作品规范》进行创作与提交。

    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动画视频、访谈视频、真人主讲视频、VLOG视频、问答类短视频。视频时长1-5分钟为宜,具体时长可根据内容而定。

    四、申报方式

    采用“申报—评审—资助”的方式,召开评审会确定申报作品是否入围,确定资助金额。项目组会对作品申报工作进行指导,并为团队提供创作指导。

    (一)申报。团队将创作完成的作品和填写好的《作品登记表》一起,发送邮件至yddzptj@cnic.cn,邮件标题写明“团队名称+作品名称”,项目组将在7个工作日内回复。

    (二)评审。项目组组织专家对各团队申报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作品是否入围,根据作品字数/时长、选题、质量对入围作品予以不同额度的资助。

    (三)资助。项目组根据评审结果,向创作团队拨付经费。

    五、申报要求

    (一)     原创性:作品原创、首发,所使用信息和图片版权无争议。

    (二)     政治性: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正确,内容健康向上,弘扬正能量;

    (三)     符合项目定位:申报作品与前沿科技相关;

    (四)     科学性和权威性:传播正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思想;

    (五)     科普性和艺术性:文章逻辑合理,语言通俗,文笔流畅;视频画面清晰、直观,解说通俗易懂,视听效果流畅;

    (六)     如申报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或存在其他弄虚作假、违反协议等情形,或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项目组有权组织专家对入围的作品进行重新审核,并依据情节严重程度分别或同时采取撤销作品入围资格、暂缓拨款、终止拨款、追回部分或全部支持款项、撤销对该团队的资助以及三年内暂停申报资格等相应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六、申报时间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接受作品申报,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10月31日。由于资助作品名额有限,以实际情况为准。

    七、联系方式

    科普中国前沿科技项目组

    咨询电话:010-58812597  58812523  58812951

    电子信箱:yddzptj@cnic.cn

    附件:

    1.《作品登记表》


    2.《作品登记表填写说明》


    3.《科普中国前沿科技创作建议(含作品示例)》

    4.《科普中国前沿科技科普作品规范》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8eR9PWf9l37RQxQaVJ5cg?pwd=1234

    提取码: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