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机构至今仍使用64Kbps或254Kbps的线路连接地理上分布各处的局域网,这根本不足以处理数据密集型应用,更难于支持共享这些数据密集型应用,因而多个局域网必须通过一个互连网彼此连接。为了向用户终端提供高效的数据分布服务,简单的局域网互连是不够的,需要有范围更广的通信网络。最初人们尝试采用传统的广域网服务,如X.25,但由于局域网数据业务的无规律、不可预测性以及突发性,使这种想法很快被放弃。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应运而生,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展现了一个战略性的未来。目前,ATM能提供强有力的主干网技术,为企业和其它网络根据需求分配带宽。今后,ATM技术将提供可扩展及应用独立式的高性能数字交换网,同时处理话音、视频和数据业务。 与已有的话音和视频网络不同,ATM网络的目的是为了同时接纳多种不同类型信息互不相容的特性。同时,ATM还具备高度扩展性,即同一ATM核心技术既能用于25Mbps的局域工作组,又能提供155Mbps的OC-3公共网连接服务。此外,ATM和传统的局域网及广域网标准不同,它可以提供多种不同速率,并且是在不同的物理媒体上工作。 在专用网方面,用户正计划在广域主干网上向极高交换速率发展,但在广域范围内铺设通向综合性网络的道路尚需假以时日。由于建立综合性全球网络结构的技术依据极具说服力,使各厂家、客户和标准组织都已开始规划ATM的未来,一个更为完善的通信环境指日可待。用户将以更低的费用得到更高的带宽可用性,而且无论数据以何种形式出现,传送速率都将大为提高。 ATM技术是在一些机构(如某些公用网运营商)倡导研究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时出现的。到80年代中期,宽带传输已很明显地远远超出了运营商公用交换机的带宽容量。同时人们也清楚地看到,局域网的出现要求提供交换型的宽带网络连接服务,要求根据需要分配带宽,并要求不局限于传统传输标准的可扩展性带宽,这促使各运营商采纳ATM作为B-ISDN转移模式。在这一进展的同时,宽带传输系统的单一标准也被采纳,从而使1.5Mbps和2Mbps两个主要带宽结构之间的差异得到协调。ITU同步数字结构(SDH-或北美的SONET)是用户到用户网络ATM接口的通用标准,它采用155.52Mbps的集成化结构模式,并在Gbits范围内定义了可扩展结构。 到1992年为止,ITU在ATM网络协议和接口方面已制定出多项综合性标准。ATM论坛(FORUM)也在1992年初成立,并于当年6月发表其首项规范。 ATM网络技术吸收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优点,并避开不足,成为对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都很有价值的技术,它必将带来统一的全球性数字交换服务,从而集局域网和广域网于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