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

移动通信

计算机网络

智能网

光通信

微波通信

卫星通信

交换网

  电报史话
  传真的成长之路
  电话时代-贝尔的丰碑
  电话机的原理
  交换有理由吗?
  程控交换机与电路交换
  “一线通”最是惹人醉
  IP电话:得势不饶人
  不得不说:分组交换
  ATM:时势造英雄
  ATM之正身
  信息共产主义
  向ATM进军
  ATM业务谈
  ATM会更美
  ATM Vs IP
  深入探讨ATM

接入网

电信管理网

 

 

  
 电信博物馆 > 交换网 > 电报史话


 


大幕将启——莫尔斯和电报

  人类首先利用电进行远距离通信联络的就是电报。电报随发随到,与往昔单纯依靠邮驿传递信息比较,是通信史上的一大变革。

  160多年前,早年学过电学的美国画家莫尔斯(1791-1872年),在法国返回祖国的邮轮上,看到电磁感应的表演,开始对新兴的电磁学发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专心从事电信科学的研究。他历尽艰辛,把挣来的钱都花在探索把电磁原理应用到传递信息上。1837年,他终于制成一台由手工操作开闭电路的发报装置,称它为电报机。他还利用使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即点、划和空白,它的声音是“滴”、“达”和无声,他以这三者不同的组合创造了表达26个字母和数字的电码,这就是以后全球通用的莫尔斯电码。为了做长距离的电报传输试验,莫尔斯到处请求资助,可人们都不愿冒险投资。直至1843年他才得到国会的支持,获得了3万美元,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一条64公里长的电报线路。翌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会议室作表演。他激动地操纵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电报,电文是:“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从此,快速的电报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国家也先后制造电报机,推广电报通信。早期的电报由报务人员用电键向对方发送电码,通过架空铁线传输。

  电报的发明,开始了用电作为信息载体的历史。从此,人类传输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滴-嗒”一响(1秒钟),它已经绕地球轨道走了7圈半,这是以前任何一种通信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电报机开始被用在铁路通信上,但并不为人们所注意。后来,在一次追捕逃犯的战斗中,崭露了头角,从此名声大振。

  1845年1月1日,伦敦帕丁顿车站的报务员收到了一份紧急电报,大意是说有一名杀人犯正坐在一列驰向帕丁顿的火车上,他的座位在第二节车厢的最后一个车室里。帕丁顿警方便根据这份电报所提供的线索很快使歹徒就范。这件事迅速传扬开去,使人们切身地感受到电报这种新的通信方式的“威力”。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同年8月12日在美国和英国间传送了越洋有线电报。19世纪末无线电被发明以后,有了无线电报,因而电报通信逐渐遍布全球,连遥远的北极也能通过它与大陆取得联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户电报发展了起来。用户在办公地点或住所装一部电传机,通过凿孔纸条把电码转换成信号,联通电报线路,经电信部门交换,与另一地点的用户直接进行通报联络。到了70年代,自动化的电子电传机问世,电报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了。

  我国的电报通信,先是1871年外商私自在我沿海敷设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1876年,清政府为自办电报在福州船政学堂设电报专业培训人员。1877年,清政府在台湾台南至高雄兴建军用电报线。1881年建成天津至上海电报线路,开办公众电报业务。1928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秘密无线电台,陆续在解放区组建无线电报通信网。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建设和恢复了北京至全国各地的长途通信网。50年代建成的北京电报大楼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设备完善的电报通信枢纽。随后全国各省市先后开办用户电报业务,并建立自动转报网。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