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在使人类致病的诸多因素中,微生物致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微生物学在它诞生之初,引起全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正是这门科学对于防治人类和家畜传染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微生物学家发现了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家畜繁育的病原菌,阻挡或者消灭它们就能防治疾病。由于巴斯德用不可动摇的实验证据否定了生物自然发生的可能,兼之一整套微生物学方法的建立和完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发现病原微生物最频繁的时代,几乎每年都有能导致严重疾病的病原菌被人类缉拿归案。
主要细菌病原菌的发现
年代 |
疾病 |
细菌名称 |
发现人 |
1873 |
麻风病 |
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 |
汉森(Hansen,G.A.) |
1877 |
炭疽病 |
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 |
科赫(Koch,R.) |
1878 |
化脓 |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
科赫(Koch,R.) |
1879 |
淋病 |
淋病奈瑟氏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
奈瑟(Neisser,A.L.S.) |
1880 |
伤寒 |
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 |
艾博斯(Eberth,C.J.) |
1881 |
化脓 |
链球菌(Streptococcus) |
阿格斯通(Ogston,A.) |
1882 |
结核病 |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
科赫(Koch,R.) |
1883 |
霍乱 |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
科赫(Koch,R.) |
1883 |
白喉 |
白喉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
克瑞布斯(Krebs,T.A.E.) |
1884 |
破伤风 |
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 |
尼可奈尔(Nicolaier,A.) |
1885 |
腹泻 |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
埃希(Escherich,T.) |
1886 |
肺炎 |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佛兰克尔(Franenkel,A.) |
1887 |
脑膜炎 |
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
威克塞保(Weichselbaum,A.) |
1888 |
食物中毒 |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
格尔特内(Gaertner,A.A.H.) |
1892 |
气性坏疽 |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伟克(Welch,W.H.) |
1894 |
鼠疫 |
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 |
北里(Kitasato,S.),耶尔森(Yersin,A.J.E.)分别独立发现 |
1896 |
肉毒中毒 |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
埃尔门坚(van Ermengem,E.M.P.) |
1898 |
痢疾 |
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 |
志贺(Shiga,K) |
1900 |
副伤寒 |
副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paratypyi) |
苏特穆勒尔(Schttmuller,H.) |
1903 |
梅毒 |
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
夏定(Schaudinn,F.R.)和霍夫蔓(Hoffman,E.) |
1906 |
百日咳 |
百日咳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pertussis) |
博德特(Bordet,J.)和根高(Gengou,O.) |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微生物学家和药物学家联手进行的许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人类有了强有力的武器来对付那些凶恶的病原菌。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基本上脱离了任凭病原微生物宰割的被动局面,人类的平均寿命有了明显的增加,看看美国在1900年和2000年造成人类死亡的10种主要原因的变化,我们就不应该忘记那些在战胜病原微生物的战场上立下卓著功勋的第一批猎手们。由于他们的努力,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的医学首先被社会所确认,微生物学迅速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人类生存的头号杀手——传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