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寡助
对于发现铀裂变的哈恩,无论是上层的当权者,还是科学家,都知道他不是纳粹主义的拥护者。哈恩曾讲过这样的话:“我对你们物理学家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任何时候也不要制造铀弹。如果有那么一天,希特勒得到了这类武器,我一定自杀。”
在德国工作的科学家,一方面知道能够制造原子弹的事实,他们不愿意去做这种工作;另一方面又感到恐惧,生怕别人说服希特勒从事原子弹的研制。194D年至1941年间,物理学家豪特曼斯在研究中发现,先从铀反应堆中获得新的爆炸物质之后,就可以很快制造出原子弹。他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冯·劳埃请教,冯氏则说:“我亲爱的同行!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明出他根本不愿意发明的东西。”
德国科学家这些私下的谈话充分说明了法西斯战争的人心背向,失道寡助。科学与反动势力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是决不会去支持对人类及文化造成浩劫的战争。
1939年秋,德国凯撒·威廉物理研究院成了铀学会的研究中心。院长彼得·德拜是个丹麦人,他从1909年起就在德国工作。纳粹当局对他提出了要求,要么加入德国国籍,要么至少发表对纳粹有利的著作以表示他效忠希特勒。但是德拜轻蔑地拒绝了当局的要求,告别了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第二祖国,接受了到美国教学的聘书。
从此,海森堡当上了物理研究院的院长,并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担任这个职务。他的行为受到了一切正直科学家的非议和指责。那么,海森堡当时究竟是怎样想的呢?后来他是这样回顾的:“在专制的条件下,只有在表面上愿意和当时制度合作的人,才能进行积极的反抗。谁要想公开地反对,毫无疑问,就连极微小的反抗也做不到。如果谁要把批评指向在政治上无关痛痒的事物,那么他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果谁真想要进行政治活动,例如在大学生中间开展政治运动,那么几天以后他就会被残杀在集中营里。即使谁想要有意识地去牺牲自己,那么他的殉难也是无益的,因为连他的名字都禁止提起。每当我想起在7月20日,那些为了反抗当时制度而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们的时候,我总感到很惭愧。那些牺牲的人中,还有我的朋友。但是,就是他们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只有在表面上假装合作的人,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反抗。”
希特勒的短视
海森堡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