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不是获奖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

  编者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不是获奖成果的第一作者。例如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在论文中排名最后;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A文章第三作者(共9人),另一个授予B文章第一作者(共5人);2010年物理学奖授予了同一论文下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共8人)[1]。这些非第一作者/非通讯作者是如何超越文章一作而取得的诺贝尔奖的呢?评奖的依据是什么?
作者: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洪灯
  第
一作者为论文的第一署名人,是论文相关工作的实际执行人,往往是学生。而通讯作者是论文的第一责任人,提供论文工作所需的经费和设备,往往是导师。因此,论文的相关素材,例如原始想法多来自于通讯作者,因此诺贝尔奖常颁发给通讯作者。不管在评选中,评选者会评估成果的参与者的实际贡献,因此也常有第一作者、或者其他作者还有通讯作者共同获奖的案例。然而目前许多论文中包括多个通讯作者,因此许多期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均要求作者提供作者贡献说明,说明每一个参与者的实际贡献,这减少了授奖争议。

作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李风煜 
  作为能够被诺贝尔奖奖励的科研成果或者技术革新,其文章发表的数量可能达到成百上千篇。作为发明创造或者是重大的发现,第一篇或者前几篇文章的作者是重要的参考。鉴于诺奖所奖励的大多不会是最近几年的科学创新,当然也不排除像石墨烯这样的工作,组委会对最终人选的选择肯定是权衡分析的。作为科学研究肯定是 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第一个发现或发明的人才能够作为诺奖的候选人,对这个领域的科研的发展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也有可能是诺奖的最终的得主。诺奖的评判要权衡科研工作者的贡献,才可能最终确定最佳的贡献者们。发挥作用大的人,未必是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甚至未必出 现在论文里面,第一作者其实不重要,贡献大小最重要。
  在中国的科研界,做科研的人往往比较看重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因为这是你拿到基金或者评选教授,院士的硬性指标,所以理所当然会问出为什么很多诺贝尔奖 获得者都不是获奖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因为我们习惯了以发表文章的数量或者文章中作者的排名顺序来评价一个人做的工作。但是这一指标并不适用于评选诺贝尔奖得主,因为诺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而成就的大小并不能通过他在文章中的作者排名顺序来体现。
  总结一下,不要纠结于一作是否是得主,而是要看到他(她)发挥的作用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