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大部分依赖于测量仪器”的说法?

  编者按: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就大部分依赖于测量仪器,这一观点该如何理解?来自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邱洪灯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李风煜分别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作者: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邱洪灯
  我们发现上世纪中叶以后,诺贝尔奖在自然科学领域往往由多人分享,似乎很少有科学家能像爱因斯坦一样独自发展一个领域学科,或许是因为开始的阶段科学家仅仅关注某一单一科学领域的基础问题例如元素的性质以及某一反应的机理。而目许多基础问题已经有了开拓性的进展,进一步的验证则越来越依赖科研仪器设备的进步,例如高能物理、天体物理、材料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相关仪器的进步。高能物理中例如前几年获奖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去年的希格斯玻色子发现。理论的提出往往需要严格的验证,而验证则需要先进的仪器与设备。例如最有可能获奖的引力波、暗物质的发现与证实,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家地区开展了高度的合作,一起建造能量更高的加速器、更加灵敏高效的天文望远镜等大型设备。因此,生物医学领域发展对于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研究生物医学机理时,要求我们快速直观的观察整个生命化学过程,因此高分辨荧光显微镜等设备的发现获得了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作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李风煜
  所谓当代诺贝尔奖就是要区别于早些年的诺奖,而早些年之所以被颁发诺奖,一是开创了我们新的科研领域,二是在所在领域作出了超出其他所有人的贡献和成就;然而这一切奖项授予或是荣耀推广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了解甚至继续在此基础上的研究而为后来的人们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生生不息且无限延续的事情。一部除了斯嘉丽的演技必须赞赏之外的烂片“超体”,结局人类文明得以存储和延续---现在不知道多少课题组都在忙碌的事情---就是既有知识的存储和延续,设想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不是直到他生命的结束而终止,而是我们可以继续沿用他的头脑和大量的知识存储继续他可能脑中正在构思的某个或许就是下一个诺奖的idea,后来者可能早晚也会某个当口找到这个入口,或早或晚,因为我们未知的世界毕竟太多有太多需要我们探寻,然后就是这个时间问题,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而时间早一点,我们就制止了蝴蝶震动翅膀。知识得得以存储,我们就相当于为霍金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我们就不必担心时间简史带给我们的震撼不足以支撑我们下一个二十年。牛顿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成就,就是他延续了先人的科研成果。
  所谓测量仪器,是多少先前科研工作者的历史成就和智慧结晶,当代就是同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所谓当代诺奖获得者依赖测量仪器,无非就是等同于先诺奖获得者依赖于薛定谔公式定理咯?又好比某些情况下,我现在有核磁共振,却还要硬撑着去叩诊听脉望闻问切,这就是会延误病情,这就是对既有医学的不尊重,换言之,为什么不呢,为什么明明为我们有了钉子鞋却还要赤脚跑步脚破血流也没看到终点,有巨人的肩膀却还要等自己慢慢长高而延误了看日出的时机。这就是当代诺奖的优势和意义,承前人的理念,启后人的灵感。
  仪器化的技术更为后人重复相关实验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为后人开创新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才推动了整个天文大发现,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扩展了整个现代生物学、物理学及化学。当代诺奖大部分依赖于测量仪器就是吸收先诺奖的养分,剩余的小部分再融入自己独有的想法和创意催化演变出一棵葳蕤生光的大树,给大家带来生机,给后人带来芳芬,给土地带来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