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馆> 风情篇> 柯尔克孜族

 

奇特的驼皮工艺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古老的畜牧民族。自古以来一直辗转迁徙、游牧于叶尼塞河畔、伊犁河谷和帕米尔高原。独特的生息环境和游牧经济,使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与“沙漠之舟”——骆驼结下了不解之缘。骆驼不仅是他们长途旅行、游牧转场、运物载货的重要交通工具,而且其肉、乳、毛还是他们衣食的原料。更为奇妙的是,柯尔克孜人还以其聪明与才智,创造出了一套用骆驼皮制作生活用品的工艺技术,这在我国其他畜牧民族中还是少见的。

  骆驼皮厚实、坚硬、耐磨,勤劳智慧而又极富生活经验的柯尔克孜牧民便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不同部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驼皮制成各种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轻便灵活而又不怕摔打挤压、美观实用、非常适宜游牧生活的碗、壶、桶等生活器皿。

  驼皮碗,是用骆驼的膝盖皮制作而成的饮食用具。制作方法是:将膝关节上的皮整块割下,剥剪成皮套状。刮去外面的毛,剔掉里面的肉和脂肪,然后装上沙子撑成圆形,放置通风处晾晒。待其干后,倒出沙子,加工出与现代碗高矮相似的碗沿。再用两块厚驼皮剪成圆形,缝在一起做碗底,这样,整个碗便初具模型。接下来进行深加工,先用沙子将碗的里外面反复揉搓、打磨,直至光滑,然后抹上酥油、放于文火上熏烤数日,使酥油充分滋润、渗入皮内即成。骆驼起卧时,膝部经常接触地面沙土,因而这里的皮异常厚而耐磨用这种皮制成的皮碗,呈金黄色,坚硬光滑、易于涮洗而又轻便美观,完全可与现代的细瓷碗相媲美。

  驼皮壶,是用驼峰皮制成的盛水工具。制作方法是:先将骆驼的两个峰割下,刮掉外面的毛和里面的肉、脂肪,然后剪成下大、上小、中间带两月牙形耳垂的形状,并简单地将两块皮子缝合,装满沙子、撑成壶形,晾晒。待其半干时,再将两块皮子拆开,在其内侧抹上搅拌好的土碱、酸奶子、玉米面等物,卷起后闷上半个月左右,令其上面的肉、脂肪等附着物发酵变软,然后用刀刮净。再用牛筋或羊皮线,将这两块已具壶形的皮子精心缝好,并在缝合处、壶面、壶嘴等处绣制上各种花纹图案,加以装饰即可。相传,这种水壶,最初是柯尔克孜人出门打仗或行军打仗时洗脸净手的用具。

  驼皮桶,是用骆驼的脖子皮制成的汲水盛水工具。制作方法是:净骆驼脖子整个剁下,用刀剜去里面的骨头和肉,使其成为一个皮筒。然后把外面的毛和里面的脂肪勒刮干净,将一头缝起,灌满沙子并捣砸结实,挂于通风处晒至半干,使其成为桶状。将桶里的沙子倒出,在桶壁上抹上酥油、动物油,然后用烟火熏烤一段时间。再剪一块圆形的原驼皮做底,用牛筋或其它皮线把桶与底细密地缝好。最后再在皮桶上面两侧穿孔,拴上皮绳作提梁,即成。这种桶轻便耐用,可盛装五、六公斤水或奶。

  柯尔克孜人制作和使用皮制器皿的历史已非常悠久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现代材料和日用品的流入,许多传统的皮质生活器具已逐渐少见了。但驼皮碗、驼皮壶、驼皮桶等驼皮制品却以其独特的性能,仍然深得柯尔克孜人的青睐。不过,它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用品,而且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具有浓郁柯尔克孜民族风格的精美手工艺品了。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