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 名品馆> 瓷器撷英

 

 

意蕴幽雅、自然生趣——汝窑、官窑、哥窑瓷器

  汝窑青瓷胎体较薄,细腻成香灰色,釉色青翠华滋,造型很有气魄、雄浑饱满,周身布满纵横交错的纹片。器物口沿由于上釉时釉汁下流,釉层较薄,釉下黑色胎骨透过半透明的玻璃青釉,呈显紫色。底足部分不施釉,露出黑色胎骨,形成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正如清代乾隆制诗所描述的“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装饰上,有印花刻花和素白无饰两种,以素瓷为贵。最常见的器形物有碗、洗、盘、盏、瓶、尊等 。由于汝窑烧瓷历时短促,因此传世品稀少珍贵,又因以贵重的玛瑙粉末配制釉料,宫中禁止大量烧造,所以产品极少,在当时便已极为珍贵,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叙述“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后,发出“近尤难得”之叹,可见汝瓷之珍贵。明代景德镇仿汝仅见于宣德年间,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窑透亮,纹片密而规整,且釉面有橘皮纹。

  汝窑青瓷端庄宏伟,紫口铁足,釉层凝厚,青釉比较淡,开大小相错的片纹。器物主要有瓶、碗、盘、洗、盏托、盂等。汝窑青瓷传世稀少,弥足珍贵,据文献高濂《遵生八笺》记载:“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蘑细小挣针”。宋朝分为北宋、南宋,所以官窑亦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烧造的青瓷继承北宋官窑的风格,主要生产日用器皿和部分陈设用瓷,造型古朴刚劲,胎薄釉厚、胎质呈黑灰或黑褐色、釉面呈蟹爪纹开片。有粉青,炒米黄等色泽,以粉青色为佳。浙江龙泉等窑生产的仿官窑与杭州官窑十分相似,明清景德镇仿官窑,以雍正朝较多且质优。

  哥窑窑址至今仍未确定,目前仅见传世实物,故有“传世哥窑”之称。哥器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统名为百极碎。如灰青葵瓣口盘刻有乾隆御制诗“笑把葵花百极者,恰如烈士善循名”。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最为常见。景德镇仿哥窑始于明永宣,有粉青和米黄两种。釉色滑润,有光泽,开片整齐。

天青釉三足樽

天青釉三足  北宋,汝窑产品,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直口平底,圆筒腹,下承三足,底部有五个细小支钉痕。通体施釉,釉色天然纯净。器外口及足上各有两道凸起弦纹。仿汉代铜樽,器形规整端庄,制作精细。

 

天青釉足洗


天青釉足洗  北宋,汝窑产品,高4厘米,口径18.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敞口,直壁,口底相若,下承三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面滋润,色泽青翠雅丽,开细碎纹片。胎骨较薄,制作规整。仿汉代铜洗,简洁雅致。洗底有五支烧痕,并刻有乾隆御题诗。
 

青釉弦纹瓶

青釉弦纹瓶
  宋,官窑产品,高33.6厘米,口径9.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黑胎,盘口,粗长颈,腹体扁圆,圈足高窄,圈足两侧有两个长方形扁孔。器身饰弦纹七道。施天青釉,釉层较厚,莹润如堆脂,开大片纹,紫口铁足,造型端庄。

 



 

米色釉贯耳瓶


米色釉贯耳瓶  宋,哥窑产品,高13.7厘米,口径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仿殷商青铜觯。通体呈扁形,颈有对称贯耳。直口,高圈足。铁色的足端和布满器身的金丝铁线,尽显哥窑瓷器的两大特征。釉色米黄无光,釉质凝厚,气泡密集如珠,俗称“聚沫攒珠”。造型古朴庄重,纹片疏密有致,自然优美。

 

 

仿哥窑浅青八方高足杯


仿哥窑浅青八方高足杯  明成化,景德镇窑,高9.7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3.7厘米。杯呈八方形,侈口窄唇,高圈足。通体施釉,釉色浅青,布满开片。口沿加钤铜边。圈足内表六字楷款“大明成化年制”。此杯为成化年间仿宋青瓷的珍品。

 

 

 

 

“巧如黄金、精比琢玉”—...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有钧...